蔡进: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际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联盟全球副主席 蔡进
(2023年11月 江苏·无锡)
今年以来,我参加了一些国际性的会议,尤其是陪何黎明会长去意大利,参加国际采购与供应联盟的世界峰会,有机会与国际上的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根据我今年以来所学到的、所交流到的有关认识,给大家作一个有关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的分享。
总的来看,全球业内人士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在当前国际环境动荡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弱化的基本格局、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确实到了必须重构、必须转型的阶段。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更加积极一点,中国叫做“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意义都是一样的。在供应链的重构和供应链的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发展的四个基本趋势。
一、供应链的数字化
大家都认为供应链的数字化是全球供应链转型和重构的一个关键抓手,它不是目标,但是缺它不可。为什么这么讲?
1. 形势所迫
从整个世界经济来讲,存量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饱和,中国也一样。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1)二战以后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球百废待兴,经济处于短缺状态,是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通过规模扩张来实现人类的发展。
(2)80年代以后到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过剩阶段,进入到降本增效,提高精益化的发展,通过降本增效推动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到转型阶段,进入到价值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寻求一种关键的路线,这就是供应链的数字化。
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也一样,只不过滞后一点,但到现在应该和全球同步,已经进入到存量需求达到饱和,必须通过供给侧来实现价值创造,推动整个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形势所迫。必须要用数字化实现它的价值创造,所以必须发展数字化。
2. 数字化的特征
发展数字化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数字化的基本特征,靠数字化来做什么?为什么数字化能够实现价值创造?数字化的特征有很多,至少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定要把握好:
(1)数字化的链接
数字化跟资本不一样,资本是叫“拥有”,我拥有的资本越多我的实力就越大。但资本的拥有实际上更多的是对存量价值的瓜分,所以它再大也有边界。而数字化却不一样,数字化是链接,是通过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链接,产业和产业之间的链接,乃至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链接,形成无限发展的空间,所以说它就为我们当今这个世界的发展,奠定了提高价值创造的条件和基础,这是第一个方面。
(2)数字化的共生
共生有两个方面,在完成供应链的某一个物理作业环节时,同时就产生一组数据,我们归纳起来就是:“形成一个物理世界的时候同时就会产生一个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又反过来为物理世界创造更大的空间提供了条件。”更重要是,数字化在共生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共生的背后就是共享,就是共赢。
这个跟资本又不一样,资本在拥有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角兽,形成垄断。就会导致发展的不均衡,不平等。你看当今这个世界,在资本拥有的过程中,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企业和企业之间、人和人之间的发展不平等,这是资本造成的。数字化不一样,数字化是在彼此共生中彼此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彼此的发展是平等的,是均衡的,这一切都是数字化在链接和共生的中间去实现的。
数字化的特征还有很多,包括“当下”、“整体创新”等等,因为时间关系不能更多的说了。
3. 数字化用来做什么?
在全球业内人士交流中间至少形成两个共识:
(1)通过数字化来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从全球来讲,整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种饱和状态,所以说要从需求侧发力,通过扩大需求来寻求发展的话,已经没有空间了,到了天花板了。中国也一样,存量需求已经饱和,必须通过供给侧去推动新价值的不断形成,通过新价值的不断实现,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中国本身来讲,更有它自己的现实意义,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发展阶段,仅仅做这种降本增效的事情是实现不了强国和复兴目标的,一定要做价值创造的事情。从降本增效来讲,不能说降本增效没有空间,还是有空间,但是一味的做降本增效,不做价值创造必然落后。所以我们在座的研究者们,真正要把未来发展的定位,不仅仅是拘泥在降本增效的水平上,一定是要做价值创造的事情。企业也一样,企业只做规模,够把企业做大,企业只做降本增效,能把企业做优,但是要把企业做强,一定是要有价值创造的事情去实现。
(2)通过数字化来推进组织协同能力的提升。
供应链通过数字化本身要做什么?过去的供应链,包括物流,做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资源整合,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做优化的配置,来实现成本的减少。第二就是在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做流程的优化,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来提升效率。往下我们要做的一定是做组织协同能力的提升,比如物流,关键要做的就是多式联运组织协同的事情,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在多式联运的基础上,把货、车、路组织协同起来,我们叫“通道”。“通道”这个概念可不仅仅是交通的事情,是把货车路有机组织协同起来的一种组织方式,背后就是组织协同。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物流把上下游打通,我们叫做产业内部的协同。但是现在全球对组织协同有一个更高的期待,就是要做产业和产业之间的组织协同,甚至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组织协同,不仅仅要做经营层面的,不仅仅是做管理层面的,还要做战略层面的协同。
这一次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总书记和拜登总统,他们做的就是区域之间组织协同的事情,不要小看,说了一大堆事情,交流内容很广泛,其实就是在说彼此协同的事情。我们的物流也一样,当务之急在组织协同方面要做多式联运的事情,把多式联运做起来以后,物流的协同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通过低碳来实现的,低碳的目标是可持续。所以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最高境界。
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外国人讲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讲的多。刚才中外运高翔副总经理讲低碳发展讲的非常好,我们去参加一些国外的活动,两个议题必须要有,一个就是可持续发展,一个就是人才培养。所以,今天学会的会议也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了。这样的会议才厚重,有格局,有高度。现在我们都是在讲如何去实现低碳,如何去实现能源的节约,这是实现绿色低碳的路径,我们要在路径背后更要看到企业自身发展未来的着眼点和观念的转变。
我认为,通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
1.从寻求竞争优势转变为寻求发展优势
2.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为利他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比如,企业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利润来形成竞争优势,这个事情在未来,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么做将不可持续。未来的企业要做什么?就是“ESG”,“E”叫做环境保护,也就是未来企业优势体现在对环境保护承担了多大的责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S”叫做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你这个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对你所在的社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G”就是公司治理,员工是不是让他有获得感,是不是让他有成就感,是不是让他有归属感。你为你的供应商和你的客户做出了什么样的价值创造。所以说从“ESG”里面就可以看得到,未来企业的发展理念一定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利他为中心。我最近也参加了很多企业的供应商年会、供应链大会,企业家们都纷纷提出利他共赢的思维。未来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是企业自身的利润有多大,规模有多大,而是你能不能构建一个自身发展的生态圈,这个很重要,是企业形成发展优势的根本环境。err这个生态圈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这是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第三条就谈了这个事情:绿色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说到生态,我们现在延伸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所以说我们作为人类,也要做利他为中心的事情,你要为这个地球,为这个环境做出贡献,人类自身才能够发展。最高境界的生态就是习总书记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那个生态,这个是我们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三、韧性和安全
面对当前的动荡局面,尤其是中国面对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供应链一定是具备韧性和安全的。韧性和安全是供应链转型升级、供应链重构的一个根本保障和当务之急。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做,美国做的早,奥巴马政府2014年就开始发布美国国家供应链安全白皮书。现在全球各国都对供应链安全非常关注,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更为迫切。一方面,世界格局震荡,大国博弈加剧,这是形势所迫。另一方面,也是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开始进入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强国建设的阶段,韧性安全是有逻辑的,习总书记在之前提出来的是供应链“自主可控”,这是我们国家要走向强国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我把供应链分为三种类型:
1.跟随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就是跟着跨国公司的供应链走的,所以没有话语权。
2.自主型:在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中,我们的供应链一定是自主可控的。
3.主导型: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对全球供应链有一定的话语权。
现在习总书记讲的要求不是很高,他提出来的是“自主可控”。要做自主可控的事情,供应链就必须具备韧性和安全的条件。跟着跨国公司的供应链走,目前供应链安全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做强国,要自主可控,甚至要具备一定的主导能力的时候,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就有问题了。大家现在说我们国家的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更多关注的是芯片不行,或者是一些关键技术不行?可不止这一点。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我们国家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就是物流,物流是整个供应链最重要的支撑体系,面向全球化,我们的物流应该是一个非常薄弱的地位。举个例子,从全球的货物运输来讲,海运占90%,而整个海运的控制权在美国手里,他叫“六把钥匙锁全球”,两个运河: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还有四个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主动权、控制权都在美国手里,所以说你要自主可控的话,你怎么去撬动它?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讲,我国是一个资源的利用大国,资源消耗量占全球的32%,自身产的资源只能供7%,大量的资源都在别人手里,要从国外去进口,这样的一种资源消费和供应链之间的协同配置,我们怎么去实现?
第三个方面才谈到供应链关键的“卡脖子”问题,也不仅仅是芯片,最主要的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数控机床,我们缺少工业母机。第二个是高端的发动机我们也做不了,像汽车的发动机多数都是美国的康明斯、德国的曼技术等等,第三是我们有了技术了,材料又不行,基础原材料、工艺我们也欠火候。
第四个才是我们一些关键的技术,包括芯片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韧性和安全的发展过程中,确实任重道远,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基于高质量发展,强国建设。在过程中要形成我们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更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世界供应链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我们国家来讲,也是非常契合的。我们需要通过供应链的转型升级,真正运用数字化形成价值创造的能力;通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形成发展优势;通过韧性和安全能力的不断提升,来形成自主可控的供应链。
因为时间关系,全球化重构问题请听下回分解。谢谢各位!
文章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华为黄韶宇:三维可信,AI构筑产业数智金融价值链
下一篇:开封城投集团-集英实业总经理周恩泽:城投公司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