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亟需构建高质量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在国内“双规制”经济改革政策环境下,很多机构在从事供应链金融时很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近期,山东、深圳、重庆等多地出台政策支持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这是否意味着,国内供应链金融将迎来发展“快车道”?此外,地方政府不断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对于“稳链、补链、强链”、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

宋华:亟需构建高质量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教授 
 

01

供应链金融落入了一种窠臼

现如今,国内的金融体系呈现三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即“规模大、管制多、监管弱”。因此,这变相使得国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矛盾变得异常尖锐。

“强化监管体系的确非常重要,否则实践创新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本质性问题。”宋华向记者表示,监管的核心就是对假借供应链金融,虚构贸易套取资金的行为进行规制。近年来,多个暴雷事件,是以供应链金融的名目牟取非法收益造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强化金融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这几年,随着普惠金融发展,加之通过数字金融的加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得到了很大缓解。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这其中物流行业融资难也是非常明显。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宋华认为,既有物流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金融端以及行业发展的问题。

首先,从物流企业的角度看,大多数物流企业仍然在从事着简单物流作业,没有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竞争力,没有能够向一体化供应链方向拓展。

一方面物流中的“流”的特点没有能够实现,即将不同物流环节、物流活动和物流作业有机地关联起来。

另一方面,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优化物流分销、加速周转,这就造成了这类企业增值率不高,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较小,再加上经营的不规范、财务数据的缺失,造成金融机构怕贷惜贷。

其次,从金融端看,此前几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落入了一种窠臼,即大多围绕应收应付等债权债务等展开,特别是基于应付的信用流转成为了供应链金融的标配产品,而围绕仓单、存货等要素的供应链金融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这是因为在于信用流转相对的“简单”而“粗暴”,容易操作;存货、仓单融资涉及到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标准化建立,同时又需要多方协同配合,费时费力。而后者往往是物流行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形态。

第三,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主体信用,特别是依赖于核心企业的支持,而226号文中提到的数字信用也没有真正形成。

近年来,网络货运平台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物流的数字化不仅仅是网络货运平台,而是涉及到整个物流活动的物理数字化、单证数字化、行为数字化以及物流业务关系网络的数字化,这一综合性的数字化建设没有达成,供应链金融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02

“稳链、补链、强链”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稳链、补链、强链”是当前我国产业运行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这三点反映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不同层级。因而,宋华认为,供应链金融对其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就“稳链”而言,其内涵是保障现有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不至于因为各类内外部因素的冲击而断裂。

因此,稳链的核心在于保障产业链中各主体能够稳定持续运营,这其中资金流显然是稳链的关键维度之一,供应链金融首先通过有效地服务于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优化现金流,从而有助于上下游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稳定了产业运行。

特别是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运营的各个环节所展开的金融活动,诸如采购融资、信用融资、订单融资等等不仅保证了作业活动资金,而且也通过资金融通帮助企业稳定了供应源以及销售渠道,有利于产业的稳定。

此外,供应链金融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和管理,从而降低不确定性,保障产业链的稳定性。

就“补链”而言,其内涵是弥补供应链中的短板,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协同发展,共同强化薄弱环节。这需要让更多的企业加入,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

而这类企业在创业或发展初期,缺乏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较长的经营历史和业绩作为信贷评估的基础。

因此,这就需要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这类企业补强薄弱环节,开展技术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就需要拓展其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如何将投资、信贷、保险等各类金融产品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创新性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对这些企业的金融支持,需要政(政府)企(供应链企业)银(金融机构)技(金融科技)四方合作,共同营造科创供应链金融的良好环境。

就“强链”而言,其内涵是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且锻造更为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产业发展助力。

诸如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国际合作,支持我国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通过融资和合作,加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供应链金融千景千案,不同产业场景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不一而足。

就近期多地出台政策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现象,宋华认为,这些政策能否落地,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需要打造政企银技四方协同的服务平台,建立跨越单个体系的综合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非常必要。

二是立足当地的产业特点和产业集群,针对性的提供多种服务和多种金融资源,包括金融机构的融资配套、优惠利率、融资担保、金融创新等措施。

三是推动和完善数字基建,为供应链金融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包括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数字治理体系的建设。同时,推动各方创新供应链金融,如跨境物流金融支持、供应链绿色金融支持等。

03

有效的数字信用是关键

从目前物流产业的发展态势看,一体化供应链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就是能为客户提供端对端全程供应链物流设计、运营和管理服务,从而为客户降低供应链所有权成本,创造发展增值机会。具体着力点主要在三个层面上:

一是健全和完善物流网络资源的配置,帮助客户产业优化物流资源和能力。

二是助力数字化服务,通过数字中台建设,帮助客户产业收集、清洗、整合物流链、交易链的数据,搭建数字治理平台,支撑业务决策和业务孪生分析。

三是提供健全的供应链计划服务管理,包括仓网规划、销售预测与需求计划、库存优化、供应计划和智能补货、物流控制塔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根据统计,国内一体化供应链的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3.2万亿元,市场空间大,驱动因素明显。

宋华表示,为了迎合物流产业这一发展趋势,构建高质量供应链金融生态圈,需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满足不同企业规模和融资需求。

二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减少信用风险。

三是建立供应链金融生态平台,实现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技术提供商的有机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融资合作,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四是针对一体化供应链的不同融资需求,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如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供应链衍生品等,满足不同环节的特定需求。

对于处于转型发展期的供应链金融,宋华建议,“近期,需要对信用流转加以规范管理,特别是在开立的期限、垄断性贴现、凭证背书流转、费用收取等方面需要尽快出台规范措施。”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数字信用的建立。目前,越来越多地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产业供应链实时、透明、穿透、可溯化的管理,以消除单纯依赖人力监控管理,带来的诸多风险和机会主义问题。

需要看到的是,数字信用的建立,不仅仅涉及到技术的部署和应用,而是如何契合产业建立相适应的数字治理机制,同时作为数字服务方,需要深入到产业供应链运营中,借助于切实的运营服务提供数字技术的解决方案。

两脚不淌泥的科技公司无法真正渗透到供应链金融中。”宋华强调。(本文刊发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17期)



文章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作者:杨云飞,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宋华:亟需构建高质量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上一篇:第69讲:中农网副总裁李琛:产业+互联网+金融科技
下一篇:微众银行产业金融部副总张中科:数字化企业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相关文章

2024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