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更强: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创新转型
【EFEC导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行业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金融科技是中国银行业对抗疫情的有利武器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重大冲击,但是,在疫情期间银行业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储备和能力。疫情爆发后,广大银行业将以前线下特征明显的业务加速向线上迁移,积极应用新技术,快速融入新场景,提升应对“黑天鹅”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疫情期间广大银行业面对许多中小微企业的需求,与中国工商联共同发起了“无接触贷款”的计划,依托大型金融公司平台,通过成熟的线上数据分析和风控管理能力对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了全国2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复工复产及扩大生产。根据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9月1日,“无接触贷款”共发放8642亿元,目前余额达到2371亿元。
金融科技是银行业履行天职的有利武器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行业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同时金融科技通过优化产品服务,简化业务流程,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经营管理,进一步腾挪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空间。普惠金融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云分析、区块链等技术,了解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提供更有质量的金融服务。传统的监测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日常交易的数据流、信息流进行挖掘,有效加快信贷决策的速度,实现个性化的风险定价,降低风险等级。在供应链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有效解决财务信息不健全、缺少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发挥优势,将真实性难以跟踪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些数据全部上链。在风险定价方面,我们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信息识别和交叉合并,从而做好千人千面、智能定价,降低金融套利和欺诈引发的金融风险。
金融科技是银行业创新转型的加速器
我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进入了创新无所不包、应用无所不能的银行4.0时代。目前银行的客户获取服务已经实现从人工见面渠道、模拟电话渠道,向数字互联渠道转换,服务场所也实现了从营业网点向应用程序接口的多次迭代。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步从表层的场景应用到深层的经营模式,再到非常关键内核的企业文化,深刻全面地体现了银行业提供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度的同时,提供了以创新为驱动的新发展模式,大概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服务智能化。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对前、中、后台流程进行数字化再造,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勾勒客户形象,识别分析客户的需求和风险等级。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供安全极致的客户体验,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二是业务场景化。针对客户金融需求分散的实际情况,银行将服务深度嵌入到多维度、多频次的场景之中,增强客户黏性。三是渠道一体化。长期以来,物理网点是银行接触客户、提供需求和服务的主渠道,数字化促使银行的服务从网点到线上,实现业务模块化,量身定制综合解决方案。四是平台的开放化。大型互联网综合平台的规模和场景体验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银行利用API,SEK等技术,将数据、服务标准化,向外部伙伴输出,通过协同发展的模式,大量的批量获客。五是融合深度化。随着银行业不断强化对科技赋能的认同,现在已经走向了高频的融合,银行通过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借力科技创新,在确保自身掌握金融科技话语权的同时,有些科技子公司还对外输出科技服务能力,深刻改变了科技依托于银行业务的定位。科技不再被视为银行的成本中心,而是将科技本身变成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价值创造中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建信信托王业强:不要因资管新规延期而延缓转型
下一篇:张健华:商业银行要与科技公司等跨界合作 建设供应链金融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