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共同体——顺势而为的物流金融
【EFEC导读】面对平台的物流金融发展之路,一定是先有利益共同体,再有物流金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顺周期,人人都是风控大师;逆周期,一切所谓的风控技巧都失去了意义,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对于这点,已经经历了无数周期更替的老牌金融机构-银行,应该是最有发言权。因为深知其中奥妙,银行在操作业务的时候就理所当然的非常谨慎,抵押与担保成为必不可少。而对于纯信用业务,总是浅尝辄止,如果不是央妈硬逼着下水,相信绝大多数银行都会一直在岸边若有若无的踩着潮汐。
银行的信用业务,以借款企业在银行的流水为业务基础估算还款能力,再辅以政策风向的指导给予中小微企业小额信用贷款,很有中国特色。
银行其实很清楚,再强大的业务流水其实都只能代表企业的历史表现,与企业是否在未来能按期偿还借款并没有强关联。这中间有业务的波动性、有意愿的波动性,还有不可预测的黑天鹅,未来变数太大。所以银行信用贷款的底层逻辑是:以足够小额的信用额度,使企业的违约成本足够高。
物流平台操作金融业务如果从抵押和担保出发设计产品就明显是跑偏了,因为物流行业的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一方面并没有什么资产和背景可以依靠;另一方面,从物流的时效要求出发,抵押和担保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物流平台操作金融业务的最大优势是通过对行业的浸润,构建物流企业与平台的利益共同体。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物流金融,与物流企业相辅相成,良性但不失威力。
但是,物流企业在平台的累积数据仅仅是利益共同体的外在表现形式。仅仅基于外在数据的物流金融的底层逻辑与银行的信用贷款的逻辑应该是相同的,即在基本面分析良好的情况下尽量的小而分散。
利益共同体的内核应该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赋能,这种赋能让物流企业在平台获得更稳定长期的发展,同时,物流企业稳定长期的发展反哺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相辅相成。
平台在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为物流企业赋能:
1、品牌效应。品牌效应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物流行业,几乎全行业的互联网平台都在着力于打造行业的品牌效应,以期惠及平台用户,以增强其谈判的能力。从目前国内最顶尖的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品牌效应的打造会是未来物流平台的必争之地。
2、流程升级。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物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强大的触达能力,对物流的全流程精准优化,可以极大的优化业务的流程,增强平台物流企业的流程管理能力。
3、资源整合。平台即生态,所有的平台都在致力于构建生态。生态的意义就意味着行业的各种角色都会存在于其中,在网络协同的互联网平台中,资源的高效获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这同样是平台赋能的重要意义。
我们从小就知道有个千古未解的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但是面对平台的物流金融发展之路,一定是先有利益共同体,再有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基于利益共同体的顺势而为的金融形态。
上一篇:围城之困——物流金融自体系循环的紧箍咒
下一篇:中石化事件再次引燃行业爆点——衍生品交易合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