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行业观察盘点:十家引发裁员议论的企业
【EFEC导读】2018年可谓互联网企业动荡的一年,有不少企业渴望通过人事变动来稳定企业状态。
年关将至,回首一年来的各大事件,让不少人纷纷表示:互联网行业的寒冬真的来了。2018年可谓互联网企业动荡的一年,有不少企业渴望通过人事变动来稳定企业状态。腾讯、美团、阿里、京东…这些时常活跃在我们眼前的巨头企业,也无法在这场就业寒冬中置身事外。
对于不时传出的裁员、闭店等消息,各企业也纷纷表示为公司内部优化调整。《电商报》就来带大家回顾一下2018年十家发生人事变动、引发裁员议论的企业。
一、魅族裁员610人,官方回应:回归精简高效
时间:6月15日
事件:针对有媒体报道魅族裁员一事,魅族官方发表内部信,称公司将进行组织精简和人员优化来帮助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盈利目标。据了解,魅族在内部信中没有披露人员优化数,也未说明裁员会涉及的具体部门和岗位,但此次裁员人数并非此前外界传言的2000人那么多,实际裁员数量为610人。
魅族最后表示:“接下来5G以及IOT的大潮就要到来,公司的组织要以足够精简高效的状态去抓住机会”。
影响:作为国产手机厂商中最早涉足智能手机业务的品牌,魅族手机一出现便以独具一格的产品形象以及双品牌战略高调占据部分市场。但近年来魅族高层决策摇摆不定,企业内部互相倾轧,人事配置调整频繁,魅族的发展战略也备受质疑。目前,全球的手机市场都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时间段,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除了华为和小米,其他所有的手机厂商日子都不是太好过,或许手机行业的瓶颈期即将到来。
二、财报萎靡,美图试图通过人事调整挽救
时间:8月25日
事件:美图公司今年股价不断走低,市值已不足90亿港元,不仅如此,美图公司更因中报业绩不佳而陷入裁员传闻。对此美图回应称是内部人员优化、重组,是为了匹配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提高组织效率。美图表示:“部分岗位需要优化重组,部分岗位需要招募”;同时,该公司承诺“会加大对战略业务人才的引进力度”。
影响:美图宣布全新的“美和社交”战略后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但事实上,美图要分食社交为时已晚。美图已经错失了移动社交平台的黄金窗口期,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美图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员变动和离职。在美图秀秀、美拍拥有大量活跃用户的情况下,硬件产品收入占比在70%以上,短期来看,美图公司的业绩依然受到手机硬件产品的影响而持续承压。
三、腾讯内部架构调整,业务模块整体平移
时间:9月30日
事件:腾讯在时隔6年后迎来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在原有七大事业群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与此同时,腾讯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也频频传出。对此,腾讯集团公关回应称:“可以明确的是,本次组织架构调整不会涉及裁员。我们会对各个业务模块整体平移,先组合再优化。” 而来自被撤掉的网络媒体事业群的员工纷纷表示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只是平移到新部门,领导不变,业务不受影响。
影响:进入2018年以来,腾讯财报数字欠佳,引发了外界对其专注投资而忽视本身业务发展,以及极其倚重游戏增收模式的质疑。关于腾讯创新力不足的批判声此起彼伏,股价也跌跌不休。面对头条系产品的快速发展,腾讯内部各部门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应对头条系了。这次的整合,将会给内容生态提供充足的流量以及技术支持。而对于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成立,业内人士更多认为是在对标阿里。
如今腾讯所进行的战略与组织架构调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前沿科技的行业落地,引发一轮新的行业大战。
四、阿里被传缩减编制,官方回应人才体系升级
时间:10月23日
事件:一则“阿里将全面缩减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包括技术”的消息迅速在社交平台脉脉传开,引发了网友的积极关注。该求职者的留言有不少网友附和声称是真的,还有认证为前滴滴员工留言称收到阿里要裁员50%的通知。对此,阿里官方很快回应称:这只是阿里巴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这样的人才体系升级。这次人才体系升级的主要目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激发和释放年轻人的能力和潜能,给有灵性的年轻人破格晋升的机会。
影响:阿里巴巴的人才体系是人才盘点的结果应用,富有成效的人才盘点取决于战略影响、人才数据和能力评鉴三个层次。无论是风口行业还是传统领域,高毛利与高增长都难以长期持续,旨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人才体系优化,不仅是当前行业寒冬下的无奈选择,还将成为企业与HR领导者所面临的一种“新常态”。
五、京东采取末位优化缓解股价压力
时间:11月26日
事件:有京东内部员工爆料,京东将裁员10%,拟先裁未婚未育女性。这一流言,又将京东和刘强东本人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京东官方在11月27日正式回应称:京东每年定期都会针对所有人员开展绩效评价和人才盘点,正常人员流动和末位优化却被恶意扭曲夸大为“大面积裁员”。
影响:京东裁员的相关新闻,也被做了大量的解读。事实上,在今年性侵门、股权降位、裁员风波等一系列事件发酵的同时,京东在急迫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京东此次因自身业务下行压力下裁员后,迅速推出了个人快递业务。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快递行业毛利整体摊薄、市场进入红海的情况下,掌门人刘强东此举或只是为了要保住快递小哥这条“生命线”。
六、金融企业趣店被传裁员200人 副总裁出面否认
时间:12月5日
事件:趣店突然被曝旗下大白汽车业务线或将大幅裁员,线下门店也开始大规模关店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趣店一天时间便离开了近80%的管培生,裁员人数达200人。趣店方面对媒体解释道:“确实是有业务线调整,但具体如何调整,也不是完全清楚。” 这多少证实了此前的媒体报道,趣店旗下的大白汽车近日以来大幅裁员,以及大白汽车的线下店面也在大规模关店,或从179家关至48家,大量相关人员将被裁撤。
影响:蚂蚁金服与与趣店合作到期后,中止与后者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导致趣店无法再从支付宝获得大量的线上流量。这就意味着,趣店只能主要靠线下渠道发掘大白汽车的新用户,可是现在来看线下这条路也并不好走。财报显示,大白汽车的业绩主要还是由借贷业务支撑,但监管的日趋严格使多个平台在收缩自己的“现金贷”业务。而趣店面临的问题,除了主营的“现金贷”消费金融业务之外,趣店并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七、斗鱼深圳裁员70余人,海外市场或被抛弃
时间:12月6日
事件:直播平台斗鱼深圳团队被曝出裁员,预估波及范围大约为70人。据了解,这次裁员涉及深圳分公司的整个海外市场团队,相关员工在事先未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口头裁员。对此,斗鱼方面回应称:“此次并非紧急裁员。传言中的被裁员主体深圳团队,只是斗鱼某个业务线上几个团队中的一个,这次只是团队正常的优化调整,有员工将进行转岗,也有的员工将遭到裁员”。
影响:斗鱼传出裁员消息,又增添了直播行业一份寒意。发布于11月28日的《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国内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热门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达到5.94亿。而网络直播则相对“冷清”,同为直播平台的网易薄荷直播也于12月3日发布了停服公告,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原因,将全面关停网易薄荷的运营。
八、知乎年底绩效评估,20%的的员工或将被辞退
时间:12月11日
事件:最近,社交APP脉脉上有人曝料,称知乎最近正在裁员,未转正的员工无法得到任何赔偿,此帖得到了许多知乎员工的匿名回复,称此次裁员动作太过迅速。据了解,裁员名单包括实习未留用人员,以及各部门末位淘汰人员,涉及部门包括技术、短视频、运营、产品等等。
随后知乎公关总监徐瑞君紧急发声辟谣,称“关于知乎大规模裁员、业务线被裁撤等信息均为不实言论和主观臆测,事实为公司年底正常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
影响:一位资深猎头表示,“知乎说优化其实也没有错,因为裁员本身也是一种优化。”有业内人士猜测,知乎人员调整的目的或为缩减预算、开源节流,为将来的上市计划做准备。据了解,知乎的知识付费团队负责人已经更换多次,但是知识付费仍然不能为知乎的商业化做出贡献,广告仍是支撑其商业化的主要业务。由此可见,知乎要想找回知识付费的优势,更快实现商业化,需要其尽快明确一个发展方向。
九、美团被爆三分钟裁员免交接
时间:12月19日
事件:有消息传出美团点评在进行大规模裁员。有用户在社交平台脉脉匿名爆料,美团裁员只用了3分钟,“免交接免闲扯,3分钟结束美团职业生涯”。根据脉脉上的匿名爆料内容显示,上海点评到店业务综合事业群裁员技术20%左右,点餐技术线裁员50%左右。
对此,美团官方表示:“网传截图为不实消息,公司内部正在进行正常的业务调整”。
影响:不论美团裁员是否属实,美团的现状都并不乐观,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团净亏损额为24.6亿元,同比增加158%。美团部分新业务也尚未盈利,4月份和滴滴的网约车大战,烧了不少钱,收购摩拜的开支以及收购之后,摩拜的厂房设备、折旧等费用,也是一笔开支,而持续的亏损也让美团股价不断下跌。
目前看来,美团对标阿里的贴补大战还未结束,其酒旅、网约车、外卖等业务也正处于不断发展扩张的状态。若想赢得一个稳定的市场,上市不足半年的美团仍需加紧进行新的架构调整。
十、摩拜进行人事调整,即将进入美团时代
时间:12月25日
事件: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团将对摩拜人员进行优化,裁撤摩拜内部与美团重复的部门与员工,裁员幅度达到的20%-30%。同时也有消息称,此次裁员规模或比想象中的大,其目的是主要是与美团打车实现最优化合并。对此,美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属正常业务调整,部分岗位仍在招聘中。”
影响:共享单车行业洗牌已接近尾声,被美团高价回收的摩拜看似避免了“ofo式”尴尬,但还是走到了“内部优化”的这一步,这不免人猜测美团的最终目的是让收购来的摩拜全面融入到自身系统中来。全面调整后的摩拜几乎完全剔除了原始团队的基因,而摩拜也从胡玮玮时代慢慢过渡到了王兴时代,彻底美团化。
上一篇:全国“物流机器人工作组”成立
下一篇:2018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破500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