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缺口叠加双控,大宗商品如何立足?
摘要:
能耗双控已经施行了十年,当下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的原因在于拉闸限电对生产和民生产生重大影响。限电一种情况是为了完成双控指标限电,另一种情况是电力供应出现了缺口,二者均归为电力需求旺盛和供应短缺。从电力需求来看,上游企业基于自身高利润的扩产行为和中国承担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导致用电量大增。电力供给端短期内煤炭产能加快释放,虽然增量难以大幅改善,进入10、11月份电力需求淡季,电力缺口有望暂时缓和;中长期电力缺口有望收敛,限电限产和投资放缓消费复苏出口边际转弱的经济背景,电力需求有望转弱恢复至正常水平。
双控对大宗商品有显著影响。双控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是以限电、限产为主,对长短流程钢铁企业生产都有较大影响,引起螺纹钢等钢材产量超预期下降。此外钢铁业四季度有采暖季限产、2022年冬奥会限产等因素影响,钢材供应端的收缩预期仍旧比较强,对于钢材价格仍有强支撑。
双控对有色影响是供求两弱。对铜镍而言,下游限产比上游更为突出,出现短期供大于求,价格表现更弱;对铝锌而言,上游限产比下游更为突出,供求平衡表并未有太多的改变,价格表现偏强。需要警惕实体经济负面信息不断反馈下带来的政策改善和变动。
双控对部分能化品种有显著影响。PVC方面,下半年电石产量环比或将继续下滑,造成PVC价格抬升。甲醇方面,西北地区甲醇开工率同比下滑,江苏地区MTO及醋酸产业链也受到明显影响。聚烯烃方面,国内降负停车的聚烯烃装置逐渐增加,主要影响西北地区煤化工装置。聚酯方面,对下游影响将会相对更大,PTA和乙二醇装置停车降负现象也较多。天然气和燃料油方面,供应端受政策影响停机检修或减产,但火电成本高企进一步拉动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此外,需要关注柴油和燃料油作为替代发电原料的产量变化。
一、宏观角度解析限电和双控
能耗双控包括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两个指标,其中能耗强度更为重要,指的是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我国从2006年开始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2011年开始实施能耗双控考核。能耗双控已经施行了十年,今年的目标是2021年比2020年能耗强度下降3%,强度适中,为何当下时点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从时间上看,九十月被认为是冲刺完成“双控”任务的最佳窗口期,入冬后如果限电会影响居民供暖,引起民生问题;从影响上看,拉闸限电对生产和民生产生重大影响,是直接原因。本轮限电的原因在不同的省市里面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为了完成双控指标限电,而一些省份上半年能耗不降反升的原因,是上半年的需求旺盛;另一种情况是电力供给满足不了电力需求,电力供应出现了缺口,这种情况出现在能耗达标的省市,比如湖南省。两种情况均同电力的供给和需求有关,下文围绕着二者展开。
1.电力需求
一些省份上半年能耗不降反升的原因,是上半年的需求旺盛。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上游企业基于自身高利润的扩产行为,另一方面是中国承担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对出口商品的生产大增导致的用电量增加。
上游企业的高利润使得企业扩产,产能利用率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制造业中游工业品投资增速多数为正但是幅度正常,不支持制造业拼命扩产能的言论。整体而言,上游企业的产能是有扩张,对电力需求增加,但是属于正常范围内。去年企业利润的高增主要是利润率和工业增加值的带动,其中PPI是拖累项,但是今年上半年反转,经济动能衰减和减税降费政策到期使得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率的增速回落,而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低基数使得价格对利润的贡献逐渐加大。展望下半年,经济动能放缓但是全球能源价格涨价背景下PPI仍有上冲可能,上游价格挤压中下游利润的程度可能会加剧。
另一方面,中国承担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对出口商品的生产大增导致的用电量增加。疫情发生以后,工业生产快速恢复且保持高增速,而出口交货值增速大于工业增加值是常态,表明外需是带动生产改善的主要支撑。
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要扮演到什么时候,一方面看美国疫后需求新常态和供给恢复导致的供需缺口收敛的速度,另一方面东南亚疫情受控以后的生产转移速度,二者不确定的是时间而不是方向,出口走弱的逻辑迟早要兑现。从总量的角度来看,反映需求的PPI(全球PPI周期同步)和全球制造业PMI来看均有走弱的预期或者迹象,出口高增速难以维持。
对于接下来电力的需求。结合限电限产和投资放缓消费复苏出口边际转弱的背景,我们对2021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从8.5%调低至8.0%。用电量增速前高后低的态势较为确定,参考国家电网给的全年用电量方案,我们预计全年用电量偏向高方案10.5%,算下来四季度用电量增长的空间不充裕,预计四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3.2%。
2021年7月31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由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编著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 2021》,其中对2021年全年用电量增速低方案为8.5%,中方案为9.5%,高方案为10.5%。根据1-8月份高需求(1-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13.8%)和后续限电的现状,我们预计全年用电量偏向高方案10.5%,较上年电量增量超83000 kW﹒h,截止到8月已经用电54704 kW﹒h,剩余28306 kW﹒h,去年9-12月用电27434 kW﹒h,预计四季度用电量同比3.2%,增长的空间不充裕。
2.电力供给
电力供给方面,增量存在硬伤。我们对电力结构进行进一步拆分,多维度进行评价:备受诟病的火电拉动率最高,同比增速最大,发电利用小时数逆势回升,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也在连续多年下降后回升。而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除了风电以外表现不佳。核电发电利用小时数最高而且有增量,但是由于政策导向,核电装机量占比一直非常低,2020年核电装机占比更是不足1%,今年对发电量的增量贡献很小。水电表现较差,水电发电量累计同比为负值,今年三峡出库流量明显低于往年水平。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速10.3%,但是由于装机存量和增量都很少,技术特点导致发电利用小时数最低,所以对发电量还起不了什么贡献。
所以在今年缺电的背景下,新能源表现不佳,火电担起了大任,但是仅凭火电有限的增量还是产生了电力缺口。至于火电的增量为何有限,还是要从火电的原材料煤炭说起。
煤炭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6年拉开序幕。2016年2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产能再退出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2020年以来,国家对煤炭资源领域违法违规工作加大整治力度。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产煤大省严查超产,多发的安全事故也使得产地煤矿安全检查趋严,是近一年多来国内可供煤炭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国家在政策层面已在加快释放煤炭产能,但是随着超产入刑的施行,以前煤炭大量弹性产能一去不复返。目前煤炭的港口库存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在煤炭增量存在硬伤的背景之下,火电供给难以大幅改善。接下来进入10、11月份电力需求淡季,电力缺口有望暂时缓和。
3. 后续推演
综上,我们认为短期内煤炭产能加快释放,虽增量难以大幅改善,但是进入10、11月份电力需求淡季,电力缺口有望暂时缓和;中长期电力缺口有望收敛,出口走弱的逻辑迟早要兑现。限电限产和投资放缓消费复苏出口边际转弱的经济背景,电力需求有望转弱恢复至正常水平。
除了限电限产调节用电需求,提高居民电价似乎是也个调节需求的办法。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能源“不可能三角”,在2011年的时候由世界能源委员会(World Energy Council,WEC)提出,指的是无法找到一个能源系统同时满足“能源的环境友好(即清洁能源)”、“能源供给稳定安全”、“能源价格低廉”三个条件。现状是,由于短期现实和中长期目标的衔接问题,似乎第三个条件有操作空间。为什么提高居民电价的讨论比提高工业电价多,一是因为我国用电结构上的边际变化,居民用电占比逐年抬升,工业用电占比逐渐回落。相比较发达国家居民用电占比30%左右的水平,我国居民用电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居民对采暖和空调用电的提高,导致用电负荷尖峰化,完善峰谷电价有利于削峰填谷,平衡供电的瞬时压力。而商业和工业用电需求相对刚性,对价格不敏感。
二是我国是长期拿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所谓交叉补贴。工业电价是高压电(等于是批发)价格比民用的低压电(等于是零售)高相当多,欧美恰恰相反。从下面几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19年,与OECD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电价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与美国相比,我国电价总体水平也低于美国。居民电价方面,我国为0.542元,仅占35国平均水平的40%,在36个国家中列倒数第二位;居民/工业比价方面,我国比价为0.85倍,在36个国家中处于倒数第二位。基于居民用电成本比工业用电成本高的事实,我国居民电价较为扭曲,有提升的必要和空间。
二、对商品的影响
1.钢铁
今年钢铁行业供应端受到双重压制,即实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平控目标和能耗双控。两者目标不同,但互相影响,能耗双控影响下带动限产落地,限产产生的减量也是实现平控减量的一部分。从钢材实际周产量数据来看,截止9月24日,钢材五品种合计产量已经降至917.42万吨,较九月初下降约9.7%。其中螺纹钢周产量屡创今年新低,下降至270.97万吨。
目前广西、云南、江苏、浙江等省市相继出台能耗双控措施,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是以限电和限产为主。广西、云南、江苏等地区已经有了明确的限产措施,且目前的影响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九月,影响的粗钢产量测算,广西影响2.5-3万吨/天、云南2万吨/天等。江苏地区检修影响主要在9月10日至10月15日,建筑钢材、板卷、优钢等各品种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他地区如广东、陕西、浙江、贵州等也都采取了限电、错峰生产等措施,对长短流程钢铁企业生产都有较大影响。
目前针对能耗双控的限产加码主要集中在九月,若经过九月的管控加码三季度考核通过,那么四季度限产、限电可能会有所放松,且目前部分省市呼吁能耗双控必须注重方式方法,避免“一刀切”“简单化”等做法,预计后续四季度能控双控工作计划可能不会像九月份那么集中,进度也会有所缓和。但其实在钢铁业四季度仍有采暖季限产、2022年冬奥会限产等因素影响,且在今年完成粗钢产量平控的目标下,各省市的限产压力仍就比较大。在实现粗钢平控和能耗双控的双重压力下,钢材供应端的收缩预期仍旧比较强,对于钢材价格仍有强支撑。
2.有色金属
(1)铜:供应方面,在一级预警的9个省份中,铜产能占比达到35%以上,其中广西(约107万吨)、福建(约75万吨)、云南(约70万吨)、江苏(约30万吨)、新疆(约15万吨)、青海(约10万吨)。但从各省区能耗双控安排来看,多以耗电大户为主,如铝和钢材,涉及铜冶炼占比较小,广西某冶炼企业7月开始提前检修,8月产量下降约2.4万吨,对华南铜市场影响较大;江苏某冶炼厂(30万吨产能)受此影响较大,影响产量超50%,减量或超1万吨,限产持续至10月份;其他地区电解铜冶炼影响甚微。二级预警省份,山东和安徽同样是铜冶炼大户,但从文件来看,铜冶炼几乎不受影响。从SMM电解铜产量数据来看,8月份产量81.94万吨相比7月份仅减少1.11万吨,9月预测数据扣除江苏限产部分约82万吨,与上月大体持平。供应的减少,有待再生铜和进口铜来补充。
需求方面,从限产限电今年以来发展历程来看,已经开始从产业链中游向下游深加工行业蔓延。近期江苏、广东、浙江和安徽等地陆续进行能耗管控,特别是江苏和广东两地限电最为直接和显著,广东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开1停6”的窘境,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可以看到下游的无奈;江苏地区则是集中在9月中下旬进行拉闸限电。而江苏、广东、浙江和安徽等地也是铜杆生产集中地,据mysteel统计,四省合计铜杆年产能612万吨,另据SMM最新调研了国内主要铜杆企业的生产及销售情况,综合看企业开工率约为63.76%,较上期统计大减7.51个百分比。同样,据调研上述地区的终端部分消费同步亦受到较大影响,由此9月旺季不旺终成定局。
从供求两方面的梳理不难看出,电解铜供应未受到较大冲击,产量的减少可由再生铜和进口铜来补充,特别是近期LME表现偏弱下国内铜进口窗口一度打开;需求方面,则是本轮能耗双控的重点,下游企业被动拉闸限电,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困扰,政策不明晰下,“按兵不动”等待国庆节后政策明朗可能是最佳应对方式。对铜价而言,供求双弱,但需求转弱更加明显,节前难有大量备货下,预计社会库存减少将有所放缓,价格将继续承压。
(2)锌:根据发改委印发的《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来看,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 9 个省(区)能耗强度降低进度目标预警等级均为最高级红色、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预警等级落于红色和次一级黄色。
供应方面,以上九省区占全国锌冶炼产能46%左右,其中云南(17%)、陕西(13%)和广西(9%)占比较高。3月,内蒙“能耗双控”要求当地冶炼厂能耗不能超过去年同期,导致部分冶炼厂停产检修。5月,云南因当地雨季推迟开始限电,影响当地近0.86万吨的精炼锌环比减量,随着雨季的到来,云南第一次限电于6/10附近结束。而后7月云南再次下发限电通知,当地冶炼厂错峰用电降低开工率;广西、湖南季节性用电高峰到来,亦下发工业限电通知;三地合计环比减量在1.53万吨左右。进入8月,云广两地限电有所放松,尤其是广西地区中下旬后限产由50%逐步收窄至10%-20%。而9月云南限电再次转严,从19日开始,云南多家锌炼厂收到通知,要求企业限产20%-30%左右,持续时间尚未可知。目前看,云南地区锌锭产量可能减少200-250吨/天。湖南部分冶炼厂于23日收到通知,限电程度为20%-50%不等,持续时间暂至9月底。据初步统计,湖南地区锌锭产量可能减少350-400吨/天。
需求方面,锌下游企业较为分散,目前“能耗双控”影响较大的地区为天津。9月23日,华北地区发电机组检修,电煤紧张等,京津唐电网存在电力缺口,按照天津市工信局要求,天津地区启动有序用电。请用户在9月23日9:00至13:00、14:00至22:00停止生产用电。据调研了解,天津部分镀锌企业已收到限电通知,限电量在30%左右。
因锌产业链总体上游集中度高于下游,而“两高”地区多数为矿产资源富足的冶炼大省。所以,总体而言,“能耗双控”虽对整个产业链均有影响,但对于供应扰动强于需求。而后续,11-12月份云南将重回枯水季,叠加北方取暖季到来,限电或将重新回到最严格的时候,冶炼生产将重新面临较大扰动。国内为平滑扰动,已于7-9月共释放合计13万吨的精锌储备。若后续供应扰动扩大,国储继续抛储预期较强。
(3)镍:供应方面,电解镍冶炼未受波及,镍铁则是本轮能耗双控受影响的主要品种。据统计一级预警省份中镍铁产能占到了全国近45%,其中江苏、福建和广东占比较高且限产较为明确;其他省份中,山东、广西、内蒙、辽宁和河北等地也均有涉及。据Mysteel统计,截至9月24日,全国27家镍铁在产企业(包含一体化不锈钢厂)合计限产约15215镍金属吨,其中中高镍铁限产11666镍金属吨,低镍铁限产3549镍金属吨。限产时间多数在9月底结束,部分企业延续至10月底。
需求方面,镍下游硫酸镍生产企业本身影响较小,受影响较重的是不锈钢冶炼企业。一级预警省份中,不锈钢冶炼产能占比60%以上,其中福建、广西、广东和江苏均为不锈钢冶炼大省,也是300系产量的主力。据SMM调研了解 ,9月份不锈钢按照目前已落实的情况看,环比8月总减产量53万吨,其中200系20万,环比8月降幅24.1%;300系减产达33万吨,环比8月份降幅22.4%。以平均含镍量计算,不锈钢减产造成的镍需求量下滑高达2.8万金属吨(含废不锈钢),若废钢以25%计算,原生镍需求下滑仍达2.1万金属吨。
当前不锈钢及镍产业受此次双控影响较大,从当前已有的信息来看,限产持续至9月底,10月是否延续仍需观察。从镍供求直观来看,镍铁冶炼的减量不如不锈钢用镍量的下滑,因此盘面给出了买不锈钢抛镍做多不锈钢利润的策略以及盘面直接做多不锈钢10月合约(隐含逼仓行情)。但是随着市场情绪平复,或者信息混乱局面逐渐厘清,镍价出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不锈钢则出现冲高回落,投资者可以理解为前期做多不锈钢利润的策略逐渐立场,但电解镍内外库存的继续快速下降也是投资者离场的重要原因。因为随着镍价快速下行,无论是增加“废不锈钢+电解镍”使用量来降低减量损失还是国庆节前后复产备货,不锈钢冶炼企业开始进场进行逢低吸纳,这种情况下镍很难实现趋势性下跌。笔者认为在镍结构性短缺矛盾有效缓解前,镍价仍相对乐观;但从供求平衡表去推演,四季度大概率维系供求紧平衡,因此镍价上行高度不宜期待过高,可能会出现冲高回落走势,投资者应多关注不锈钢市场的产销和社会库存情况。
(4)电解铝:电解铝作为有色品种中对双控政策敏感度最高的一个品种,比较容易受到政策端调控影响。其中由于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而被发改委重点提名关注的9个省市(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中,涉及电解铝产能大省为新疆、云南、青海以及广西地区,占比为15.65%、8.84%、5.87%以及4.89%,将面临较为严峻的限产压力。
供给方面,当前限产政策在限制当前运行产能的基础上同时遏制新增产能投放计划,且处于不断加压的阶段中:一方面是限产规模有持续扩张的迹象:继前期青海与广西陆续加入限电队伍,近期贵州、广东及江苏等省份也出现限产消息;另一方面,对前期双控目标未达标的地区实行限产再加码,其中云南地区为重点关注地区:9月11日云南发改委文件涉及加强“双高”行业管控,9月22日云南再次出台具体相关文件,涉及限产规模加码10%,当前政策下云南限产规模已经达到30%,涉及减产产能116万吨左右。
需求端,受近期铝价急涨且居高不下的影响,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激增,订单回落幅度较大,加之限电加压,开工率在旺季出现逆周期回落,据SMM,江苏以及广东两地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中大型铝挤压材加工厂开工率维持在50%以上,近期环保督察组进驻,挨家检查,强制执行停机减产,部分企业担忧无法按时交货。库存方面,当前库存水位回升至78.9万吨,周度累库2.3万吨。其中无锡、南海、巩义地区贡献增幅。
综合当前情况,我们给予电解铝运行产能一个下调的预期,预计电解铝运行产能降至3843万吨,国抛储以及进口量浮动情况难以弥补供给缺口,或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现货流通不畅的情况,9月份进口量环比显著上行,抛储地主要集中在前期受到限电及能耗双控等地区,10月份进口量及抛储量存在一定超市场预期可能。
基本面上供需两端持续收紧,尽管近期需求端受铝价高企以及双控压力承压下滑明显,社库出现了逆周期的累库,但供给端限产压力仍是当前主驱动因素,且低库存水位对于价格的支撑仍在,前期因部分多头获利离场导致价格阶段性回调,属于强势格局暂歇而非进入彻底反转期,近期铝价再度迎来回弹,我们仍看好未来铝价拥有较为明显的上行空间。
3.能源化工
(1)PVC:我国的PVC生产工艺主要是电石法合成,电石法包括其原料电石均属于高能耗行业,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较大。电石的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2020年西北地区电石产量达到全国的80%,其中最主要的四个省份就是内蒙古、新疆、宁夏和陕西,分别占据全国电石产量的35%、24%、15%和10%。202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电石法PVC的产能前四大省份分别为内蒙古、新疆、山东和陕西,分别占据全国电石法PVC产量的22%、20%、10%和7%。从《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能耗强度一级预警的9个省份再加上最大的产区内蒙古来看,受影响的电石产能总计3105万吨,占总产能87%;而受影响的电石法PVC产能1393万吨,占PVC总产能53%。
内蒙古和宁夏在上半年已相继出台双控政策,其中内蒙古执行情况较好,是四大电石主产区中唯一完成双控目标的地区,电石法PVC主产区中的山东上半年双控目标完成情况也较为理想,而新疆、宁夏和陕西均为能耗强度一级预警省份。今年2月以来。内蒙古和宁夏限电的背景下,电石开工率已处于历史低位。市场预期下半年内蒙古、宁夏和新疆的双控政策将继续趋严,尤其是未完成双控目标的宁夏和新疆,而暂未出台政策的陕西也可能推出相应政策。因此下半年电石产量和电石法PVC产量环比或将继续下滑,造成PVC价格的进一步抬升。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PVC价格逐步上涨的背景下,下游管材生产企业的利润受到压缩,需要关注其对需求带来边际挤出而产生的负反馈。
(2)甲醇:甲醇周度产量约为150万吨左右,其中西北地区产量占比约60%,华东地区占比约30%左右。西北地区涉及青海、宁夏、新疆及陕西等地,其中青海甲醇装置多维持前期水平;宁夏两套主要装置分别于8月26日、8月底处于停车检修状态,部分预计为期一个月左右时间;新疆供给有限。华东地区,江苏甲醇总产能155万吨,有效产能仅130万吨;MTO及醋酸产业链影响最为明显,MTO企业方面,江苏斯尔邦80万吨装置于9月15日下午停车,南京诚志一期于同日停车;醋酸企业方面,百川、金江均停车,索普醋酸乙酯降负。
9月13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不折不扣完成能耗“双控”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云南地区甲醇产能146万吨,目前部分负荷略降,后续云天化、先锋等甲醇项目存停车预期。
9月15日,陕西榆林市发改委发布关于确保完成2021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通知,指出2021年全市能耗总量控制在3937万吨标准煤以内,其中9月能源消耗量需控制在140万吨标准煤以内,前三季度能源消费量控制在3358.4万吨标准煤以内,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榆林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企业相对集中,甲醇及部分下游装置也分布较多。预计当地受双控影响损失甲醇产量超过16000吨/日。
除陕西以外,9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1年底,违规“两高”项目全部依法依规完成整改、停止运行或彻底中止。近期内蒙古甲醇装置也出现降负情况。在短期煤价成本和能耗双控的背景之下,9月以来西北地区甲醇企业开工率同比有所下滑,不排除后续继续停车或降负,但同样需要关注下游装置的变化。
(3)聚烯烃:在近期双控政策趋严的情况下,国内降负停车的聚烯烃装置逐渐增加,影响的装置以西北地区煤化工装置为主。在双控政策背景下,国内PP停车产能已达到400万吨/年左右,PE停车产能在350万吨/年左右。目前,9月国内PP装置检修损失量在25万吨左右,PE装置检修损失量在20万吨左右,加上受榆林市双控政策影响所压减的聚烯烃产量,则9月PP产量损失可达28.75万吨,PE产量损失可达23.5万吨。因此,在双控政策影响的背景下,之前市场对聚烯烃新增产能所造成的供应压力对价格冲击的预期将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
后市来看,近日上半年能耗双控任务未达标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各种限电限产政策,而煤化工企业云集的西北地区中青海、宁夏、陕西等省份下半年完成双控任务压力较大。加之动力煤、甲醇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聚烯烃相对原料的估值水平已经明显偏低。因此聚烯烃价格维持偏强的概率仍然较大,后期需要关注政策层面对聚烯烃供应端是否会有更多扰动。
(4)聚酯产业链:从存在能耗一级预警的省份来看,聚酯产业链各环节存在产能分布的地区有广东、福建、新疆、陕西和江苏,以上地区的PX产能在全国的占比为22.23%,PTA产能占比为32.43%,MEG产能占比为34.78%,聚酯产能占比为43.51%。若考虑存在两个二级预警的四川、安徽和浙江地区,则可能受到能耗双控政策影响的PX、PTA、MEG和聚酯产能占比将提升至53.36%、64.52%、52.60%和91.91%。其中,江苏和浙江两地是我国聚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
从产能占比的结构上,以及不同品种实际耗电量水平来看,能耗双控政策对聚酯产业链的下游影响将会相对更大。自9月份以来,聚酯受双控政策影响而减产停车的情况陆续增多,聚酯负荷一路下滑,某些原本计划重启的聚酯产能,也选择了延迟开车或者轮检。由于已经临近月底,9月负荷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但双控政策预计拖累9月聚酯月均负荷仅维持在85-86%的水平。PTA环节来看,江苏地区PTA装置停车降负现象较多,9月PTA产量下调至435万吨附近,这也直接导致9月份PTA从累库格局转为略去库。加上国内醋酸装置同样受限电影响而出现较多停车降负现象,醋酸价格近期大涨,考虑醋酸后的PTA加工费已经在100元/吨以下,使得PTA成本支撑偏强。MEG环节来看,当前国内乙二醇开工水平仍然不高,其中,江苏地区装置受双控政策影响停车降负现象相对较多。后期持续关注双控政策对PTA产业链企业的影响。
(5)天然气、燃料油:中国是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偏高的国家,因此,国内天然气价格受国际价格影响较大,受到三季度海外天然气供需严重错配的影响,进口LNG成本的上涨支撑国内LNG价格高位运行。同时,能耗双控政策也对国内LNG供需有着显著影响,进一步支撑了国内天然气价格高企。
由于能耗双控政策趋于严格,多个省区都相继采取严格措施限电限产,上游部分液厂受此影响停机检修或减产。由于电力供应紧张,7月下旬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阿拉善、乌海等西部地区开始执行高峰限电,我国液厂总体开工率下滑,LNG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目前内蒙地区市场供应量降至1445万方/日,较之前减少约600万方/日。此外,受双控政策影响,有些地区的拟在建天然气生产等项目审批被停滞。
但从需求方面来看,能耗双控背景之下,煤炭价格大涨,火电成本高企,天然气发电占比逐渐提升进一步拉动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从今年国家保供冬季天然气的信心和淡季储备天然气的执行力度来看,“煤改气”作为控制能耗的重要政策将继续助力碳中和能源转型。
对于中国来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宣布加快绿色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天然气成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现实能源选择,承担着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期间保障能源安全的使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LNG价格高企,相比之下柴油和燃料油作为替代发电原料的经济性凸显。不过燃料油作为天然气替代发电原料多在夏季的中东地区和冬季的日韩国家,而近期闻限电之下,国内部分工厂购买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柴油和低硫燃料油之间存在一定的生产替代性,两者调和组分相同。在柴油需求增长、裂解利润表现较好的情况下,炼厂或更愿意生产柴油,而非将调和组分流入低硫燃料油调和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低硫燃料油的产量,具体的产量变化有待进一步观察。
上一篇:我们可能处于经济周期从滞胀到衰退阶段
下一篇:物流领域“国家队”面世 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