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凌: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不等于简单给钱

【EFEC导读】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不等于简单给钱。”
 
黄志凌: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不等于简单给钱

        支持实体经济创新是全社会应有的共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自身经营与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银行怎样才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在1月12日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20中国经济趋势年会上,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表示,要注意三个“不等于”。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不等于简单给钱。”黄志凌认为,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应该更好地发挥银行信息枢纽和信息中介的数据优势,譬如透过广泛的客户联系和海量交易数据,帮助企业洞察市场需求,及时准确把握创新重点与方向,努力提高创新成功率。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创新而言,大型银行的“创新顾问”角色十分重要。实际上,一些银行也在透过广泛的全球客户网络,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科创企业找到了有效市场,帮助需要新技术的企业找到了靠谱的供给者,很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创新。
 
        “资金融通支持永远是银行的本分,但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不能简单等同于信贷支持。”黄志凌说,“非信贷融资更适合实体经济创新的融资需求。”企业创新性资金需求规律完全不同于正常经营过程的资金需求规律,银行应该努力适应不同风险特点,创新金融服务。现代银行基本上都是多功能银行,这种制度安排的本意,就是考虑了不同的市场需求具有不同风险特点,让银行透过不同手段、设计出不同的产品、满足特定需求,解决单一信贷手段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目前,许多银行透过投资银行子公司、理财子公司、债转股子公司、各种专业基金公司,对于企业创新甚至科创类企业的研发资金需求予以积极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此外,在支持实体经济创新方面对于传统信贷产品上进行的一些“变通”并不等于符合金融规律。黄志凌表示,银行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也要回归信用本原,而创新贷款回归信用本原,必须首先突破信用评估的技术瓶颈。受制于银行传统信用评估技术,实体经济创新的风险无法科学评估,信贷产品设计也无法创新,大部分银行只能在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式金融创新”。譬如,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所谓创新,背离了银行信用的本原,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的困惑,也无法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创新的信贷需求。只有实现适应经济创新环境下的信用评估技术革命,才能实现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新贷款回归信用本原,从而避免现在有悖于信用本原的各种变通。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煤企须构建高效物流体系
下一篇:恒丰银行获1000亿元战略投资,重组基本完成


相关文章

2024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