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全新突破口,华为“借钱”搞金融

【EFEC导读】 在小米、OPPO、VIVO三家手机厂商忙着进军金融时,华为一直不动声色。今年,华为在金融业务板块的动作显然比去年更频繁了。
 
打开全新突破口,华为“借钱”搞金融

        众多手机厂商在布局消费金融的第一步,都是借助硬件产品预装APP,通过导流形式开始试水。
 
        比如,OPPO钱包的“e借钱”给消金产品导流,早前三星的sumsang pay接入了蚂蚁借呗,VIVO钱包也在为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导流。
 
        2018年底开始,华为就从手机自带不可卸载的“钱包”APP打开了金融业务的新突破口。
 
        但显然,如今的华为又是不一样的。
 
“钱包”业务成金融起点
 
        “不在华为钱包白名单内的,挤破头都进不去,规模再大也不行。”一持牌消金公司商务表示,华为钱包目前采用内部准入白名单制,合作门槛很高。
 
        在华为“钱包”APP“借钱”一栏上线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为四款贷款产品导流,分别是苏宁金融任性贷、百度有钱花、招联好期贷以及蚂蚁借呗,截至发稿前,蚂蚁借呗已从华为钱包下架。
 
        同时,目前在“申请信用卡”一览,为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导流,其“闪付一族”则支持京东闪付和美团闪付,点击使用需要安装“京东”和“美团”APP,也是华为钱包的支付业务之一。
 
        近期,华为钱包也联合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上线了零钱业务,包含理财、支付等服务。
 
        其实,自2018年底上线华为钱包以来,其主要业务为HUAWEI Pay的支付业务,可用于银联二维码支付及线上支付,另有交通出行服务,已上线多个城市的交通卡业务。
 
        从支付、信用卡、贷款产品导流等各方面,华为都在渐渐入手,有意开启华为金融业务的下一步。
 
        多场景的支付业务布局之后,华为才开始开展导流业务,不过从已上线的几款产品可以看出,华为在金融业务的布局异常谨慎,以头部持牌机构个人贷款产品为主。
 
        在合作模式上,华为钱包与金融机构以CPS结算进行分润,不过据其合作方透露,其价格较低。有意思的是,华为钱包还要求部分金融平台帮其销售手机,并且承诺每年要达到规定数量。
 
        华为前期略显保守的金融布局,似乎也在为反哺其主业做铺垫。
 
        多家持牌消金公司内部人士称,他们此前想通过华为钱包合作导流均被拒绝。华为方面表示,因政策因素,暂不新增合作方。
 
国内月活近3亿,流量输出体量却甚微
 
        但作为国产手机出货量“一哥”,华为的庞大流量,是引发众多金融机构持续攻坚的核心要素。
 
        据手机中国统计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国内市场第二季度整体手机出货量9790万台,其中华为出货量为3630万台,占据第一,VIVO以1830万台排名第二。
 
        2018年全年,华为国内销量为5055万台,荣耀销量为5442万台,增幅分别达到19%、13%,两大品牌合并销量超过1亿台,位居国内市场第一。
 
        并且,公开数据报道显示,截至2018年底,华为智能手机在全球月活用户数超5亿,国内月活用户数超近3亿。
 
        线下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18年底,华为地级市的体验店增长至近800家,县级体验店突破2000家,如若以后业务发展成熟之时,其线下门店也不失为优质的线下获客渠道。
 
        华为主业手机业务的快速增长,是华为开展金融业务的强大后盾。
 
        虽然国内月活用户数近3亿,除了借钱导流之外,首页同时也在为平安好贷、招联宣传,不过据其合作方透露,华为钱包导流的体量并不大,甚至比不上一些常见大型贷超。
 
        业内人士分析,华为此举,或是有意在控制流量输出,在注重合作方品牌口碑的同时,也处在不断试探的阶段,还没有完全放开。
 
华为金融出路在何方?
 
        目前为止,涉及金融业务的国内手机厂商有小米、OPPO、VIVO等,其中,当数小米的金融业务布局较深,已持有银行、第三方支付、保险经纪、小贷牌照等。
 
        并且此前新流财经曾报道,从2017年开始,小米金融每月贷款规模已突破10亿元,截至2018年10月,其消费贷款业务月贷款规模已达58.96亿元。
 
        而VIVO早前已拿到小贷牌照,自去年底开始重金招聘金融人才,目前来看暂未有大进展,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VIVO金融产品也已在内测阶段。
 
        同样,OPPO在不久前也开通了“钱包”功能,并且前小米金融信贷负责人陈曦,出任OPPO金融CEO,各大招聘网站也能看到OPPO在广纳人才。
 
        如今,前有小米,后有OPPO、VIVO的竞争下,华为的金融业务开始摸索,显然,华为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资金、品牌、背景都足够有实力,是华为进军消金的一张王牌,而且,以手机自带的钱包入手,在用户触达及习惯甄别上优势明显。
 
        不过,在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局势下,华为也面临着一些压力。
 
        首先在金融团队的布局上,小米、OPPO、VIVO三家显然是下了狠功夫的,华为若想快速占据一席之地,则必须要组建专业的金融团队,新的消金策略是华为的突破口。
 
        其次,华为如若模仿以上三家的模式并无任何优势,要想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金融体系,则可能要更精细化运营,有风控人士分析,线上导流的同时,借助其线下门店优势开展业务也未尝不可。
 
        华为是有足够的实力去拿金融牌照的,不过难以避免的是,“消费金融的用户是没有品牌黏稠度的,有奶便是娘,能在哪里借款就去哪里借款,而且现在市场上的流量重合度已经很高了,华为手机用户中有需求的优质借贷用户量占比可能不如预期。”一业内人士分析道。
 
        众多手机厂商的竞争之下,华为目前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用户量及众多线下门店,如今谨慎前行,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若能在金融业务有所成就之后,如上文所说,定能反哺其主业的发展,一举两得。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怡亚通营利双降,高负债模式下的系统性风险思考
下一篇:首家智慧银行落地,国有大行智能化转型提速


相关文章

2024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