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行报告出炉:房地产、物价、贸易摩擦都给出了看法!

EFEC导读】央行认为,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重磅】央行报告出炉:房地产、物价、贸易摩擦都给出了看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月10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共有64页,分“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趋势”等五部分,在这五部分内容当中还配发了四个专栏,分别为基础货币与银行体系流动性、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当前经济运行与货币政策等,对二季度货币政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走向进行展望。
 
央行报告很长,选取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来看央行对当前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价。
 
 
01
 
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主要货币政策操作是什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适度对冲部分领域出现的信用资源配置不足,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认为,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中枢有所下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加大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在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的条件下,要强化政策统筹协调,进一步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产权保护,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02
 
央行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
 
市场力量推动汇率波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
 
央行认为,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无论是2017年至2018 年一季度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二季度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都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这从官方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来。我国一向坚持市场化的汇率改革方向,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必要时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境内微观经济主体尚未完全树立财务中性理念,外汇市场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必要时也须进行逆周期调节。2018 年二季度以来的部分时点,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出台及时,政策含义明确,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央行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增强,国际收支大体平衡,这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促进外汇市场自我平衡的功能。同时,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人民银行也将继续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03
 
央行对国际经济展望及值得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贸易摩擦升级,全球经济面临四大风险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全球贸易摩擦升级。近期,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情绪和反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升温,引起全球贸易摩擦频现,投资信心受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产业结构和金融体系相互渗透,如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更大范围的全球产业链将受到波及,引发更大的全球宏观经济风险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拖累长期经济增长。
 
二是新兴市场面临新一轮金融波动。受美元升值和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在近期发生新一轮的金融波动。与2013年和2015 年的两次动荡期相比,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基本面状况较好,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但未来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可能将继续承压,下行风险依然存在。
 
三是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增加。在前期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良好、全球流动性较为宽松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目前,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趋于正常化,一旦全球流动性紧缩步伐超出市场预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骤降,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确、贸易摩擦升级都可能推动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引发投资回撤,并转向安全资产。
 
四是中长期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多结构性挑战。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生产率增速放缓等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犹存。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空间有限,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加剧财政赤字和国债增发,带动利率上行并最终产生较大挤出效应;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庞大,利率水平整体偏低,货币政策的空间也非常有限。
 
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相伴而生的新风险亦不容忽视,对全球金融监管构成新的挑战。
 
 
04
 
央行如何评价房地产行业的形势?
 
销售额增速提高,开发投资增速回落
 
央行报告指出,2018 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继续放缓,但销售额增速提高,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同比涨幅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贷款增速基本持平。
 
保障房贷款持续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4.1万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速较3 月末低0.5 个百分点,但增速依然较快;上半年新增7407 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62.1%。此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6月末,已有85个城市的373个保障房建设项目通过贷款审批,并按进度发放872.1 亿元,收回贷款本金805.7亿元。
 
 
05
 
央行如何评价网上零售和快递业现状?
 
流量红利趋于饱和增速下降,面临四大挑战
 
央行报告认为,网上零售与快递业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领域,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在带动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需求端看,消费主体年轻化、家庭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将激发更大消费潜力;从供给端看,数字技术发展将为网上零售创造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但网上零售和快递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线上流量红利趋于饱和。2014-2017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9.7%、33.3%、26.2%、32.2%,同期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1.9%、48%、51.4%、28%,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1.9%、35.4%、43.5%、24.7%,整体皆呈波动下降趋势。
 
第二,网上零售获客成本与物流成本增加。网上零售“流量成本+仓储/物流”费用逐步增加,纯电商平台低毛利率成为提升利润率的瓶颈。
 
第三,消费者对服务、品质、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线下零售的网点价值和体验价值无可替代,对网上零售形成有力竞争。
 
第四,网上零售企业对高标准仓库、第三方物流企业个性化服务能力及运营效率提出较高要求,成本高企挤压快递行业利润空间。
 
央行认为,下一步,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贸易融资和存货、订单、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信用保险、动产质押担保等业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引导风险投资、并购基金参与,构建网上零售与快递业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网上零售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为网上零售和快递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

 
06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中国经济韧性较强,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央行认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仍然较多。
 
中国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升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回旋空间也比较大。
 
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供求总体平衡,就业形势向好,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工业企业利润较好,产能利用率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与此同时,宏观杠杆率趋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低一些的融资增速仍能够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所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第二季度的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信心指数同比、环比均进一步提高;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就业感受和预期指数保持在相对高位。
 

07
 
未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贸易摩擦给未来出口形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注意防范短期内需求端“几碰头”可能对经济形成的扰动
 
央行报告指出,也要看到,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短期内需求端“几碰头”可能对经济形成的扰动。
 
从国际环境看,贸易摩擦给未来出口形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外需对经济的边际拉动作用减弱,还可能冲击投资者情绪,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大,这些都可能对金融市场运行和资本流动等造成冲击。
 
从国内看,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运作更加规范,基建投资增速有所下行,短期内或对经济形成一定扰动,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一些企业债务风险暴露,民间投资活力尚显不足,内生增长动
 
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仍面临较多挑战。
 
 
08
 
未来物价会如何变化?
 
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
 
央行认为,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
 
物价涨幅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状况和供求的相对变化。全球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涨幅略有上行,但仍多在低位运行,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粮食丰收丰产,部分地区完成阶段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些都有利于物价保持平稳。
 
当然也要看到,受大宗商品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回升等影响,价格也可能上行,2018年消费物价的翘尾因素也比上年高一些,但总体来看通胀压力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较上季回升1.4 个百分点。对未来物价可能的不确定变化,亦须密切关注。
 
 
09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是什么?
 
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强化政策统筹协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坚定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在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MPA)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同时,适当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是促进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强化信贷政策定向结构性调整功能,做好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银行债务存量,推动分类协商处置存量债务,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积极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优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做好化解过剩产能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绿色金融、物流、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
 
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下,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预期管理和舆情引导,切实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和外部冲击风险。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金融工作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硬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上一篇:技术推动物流产业革命:无人化将是大趋势
下一篇:寒冬已至,90%的风控公司即将被淘汰


相关文章

2024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