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
【EFEC导读】在产业分工不断深化、资源要素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供应链已深度嵌入我国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成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键纽带,而供应链金融也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业内分析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金融诸多模式中服务实体经济最好的模式,用供应链金融的整合思维,结合新经济的形态,未来可产生生态级的新物种。
供应链金融市场巨大,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存量空间惊人。分析人士指出,供应链金融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最新风口。
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我关注到在交易银行方面,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在银行都已经做起来了。租赁公司的保理业务,特别是反向保理,还有新金融做得更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主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日前在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等主办、《财经》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供应链高峰论坛”上表示,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
“当前,供应链金融大体上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银行系的供应链金融;一个是互联网平台系的供应链金融。这两个阵营正逐步走向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得还不充分,大型企业、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ERP软件公司、银行、支付公司都在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特别是B2B电商平台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有很多创新。
欧阳日辉说,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金融诸多模式中服务实体经济最好的模式,用供应链金融的整合思维,结合新经济的形态,未来可产生生态级的新物种。
所谓供应链金融,通俗来说即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上述论坛上指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即可纾困小微企业融资,也可为企业数字信用打通普惠通道。小微企业融资难,‘卡脖子’的是抵押品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可依托供应链内核心企业的信用,打破以往依赖不动产抵押的方式,依据流动资产提供担保融资,解决了供应链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欧阳日辉说,天时:核心企业的“转型痛”创造供给,中小企业的“融资痛”创造需求,发展数字金融的“数据痛”亦可通过支付、电商、物流、仓储建立的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地利:供应链金融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颠覆了传统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兼具金融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人和:互联网平台在筛选和汇集同等特征用户群、利益相关企业群方面的优势被集聚放大,而正是高度集聚化的生态为供应链金融建立网络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总之,供应链金融符合国家的需要、满足金融监管层的要求,供应链金融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跨界的融合,“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跨界融合孕育出全新的商业逻辑和投资机会。
供应链金融仍存四大痛点
近几年,我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许多实质性的成绩,但是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尚不能满足广大供应链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思考和回答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供应链金融价值的思考,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为了谁?二是对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思考,应该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董希淼说,对供应链金融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不同,即对价值的主张不同、对生态的理解不同,往往就容易产生四个方面的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金融机构对供应链行业和产业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提供者,金融机构受限于人员、能力和经验,往往难以深入了解产业供应链,因此也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实施有效管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第二个痛点是存在“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等现象。从全社会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搭建,数据归集、整合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而供应链核心企业,其数据单边化、私有化、分散化、封闭化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第三个痛点是金融资质和牌照等问题。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非常多,除金融机构之外多数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与牌照。近年来,大量互联网公司甚至部分P2P网贷平台,不同程度参与供应链金融,也产生了一些乱象。
第四个痛点是缺乏标准和制度规范。相关国际组织对供应链金融有明确的定义,但与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实践相差较大。与此同时,中国还没有供应链金融业务监管办法,业务创新来自于市场各方主体,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应促进产业生态与金融生态融合发展
对于如何更进一步做好供应链金融,欧阳日辉向记者表示,首先,要大力培植具备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打造N-1-N模式,实现核心企业转型升级与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其次,要大力发展基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模式,整合上下游形成闭环,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要大力发展以存货抵押和仓单质押为主要形式的供应链金融,缩短供应商账期,促进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协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商新业态,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产业生态与金融生态融合发展,完善产融生态圈。
周延礼对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建设则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中银行要时刻关注供应链运作情况,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内部薄弱点,观测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银行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信用模型和数据库,对供应链的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置信用值,进行评级、授信、物流资质考评和关联客户相互监管等管理方法,变过去的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
二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链群。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要不断优选,重点在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电信等产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良好、与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若干行业进行优选,要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手段,帮助核心企业制度性地评估供应链成员企业。
三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如对上游的原料供货商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理等产品,对下游的经销商着重提供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要结合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要建立供应链建设保障机制。要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供应链金融要选择一个强大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并与之合作,物流公司可为供应链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监控物流和企业动产,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入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可以通过订立各项契约维系平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供应链运营提供强制性的实施规则。同时,将企业间原有的关联交易外化为契约交易,尽量避免摩擦,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上一篇:BAT金融科技战火再燃
下一篇:冷链物流产业机遇与瓶颈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