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我们能开一家这样的银行吗?

【EFEC导读】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变革生产力。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供应主体,需要考虑如何增加有效信贷供给,尤其是对中小及科创企业。硅谷银行在服务科创中小企业领域已形成建制,其商业模式能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
 
金融供给侧:我们能开一家这样的银行吗?

        2月22日,习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会议上提出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对其解读为历史性机会。“金融强则国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强国成为下阶段经济发展重点之一,同时也是解决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自2016年1月提出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以来,供给侧改革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3月5日,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将贯穿2019年工作重点,也可能在金融产业发展史上抹上浓厚一笔。
 
        之所以在当下强调金融供给侧改革,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货币供给(M2)下降,经济增速与货币需求(社融)同时面临下降趋势,利率水平将逐渐下行,金融供给需要实现“精准滴灌”,需要降低无效供给;另一方面,我们确实需要发展与国情相匹配的金融市场能力,加强金融话语权,由劳动创富转向资本创富,对内解决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对外加强人民币话语权。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个比较大的话题,今天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谈谈,商业银行能否有新的业态突破?
 
面对“一窝蜂”的商业银行同质化,需要怎样的供给侧改革?
 
        谈到“金融供给侧改革”,第一个反应是,金融供给过剩了?但是从实体经济的反应来看,金融资源供给的问题依然未解决,典型如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个人客户借款不畅引发的“套路贷”等各种乱象。有效金融资源供给不足,从去年6月,央视新闻播报山东德州“无还本续贷”案例略窥一般。(视频中,民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还本续贷”为他们减少了500万成本——过去民营企业为向银行续贷,只能承担日息1‰-3‰的“过桥”资金,来还了银行贷款后再做续贷。)
 
        显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依然是大于供给的,而且从M2、社融的同比增速下滑,以及企业贷款利率来看,“量价”上都不支持供给过剩的判断。那如何理解金融供给侧改革呢?
 
金融供给侧:我们能开一家这样的银行吗?
 
        所谓供给侧,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组织方式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变革生产力。既然金融供给没有过剩的问题(不考虑存量,存量负债率的问题另说,只考虑新增),那改革的就是效率和结构问题——包括优化组织方式、提升科技水平、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从目前金融业态的供给水平来看,确实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加强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
 
        那金融供给侧具体应该怎么改呢?银保监会在2月28日召开的吹风会上,表示会从“改善金融供给、畅通供给渠道、优化金融机构、提高配置效率、降低供给成本”五个方面,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这一改革路线的背后,主要解决的是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金融资源的获得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投放——2018年,新增社融有83%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实现。在企业依然面临较大资金缺口的情况下,除了发展债权股权直接融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供应主体,需要考虑如何增加有效信贷供给,尤其是对于中小以及科技创新企业,这对于当下,提升微观主体经济活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大洋彼岸的科技创新银行——硅谷银行,在这方面做到全球首屈一指,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思考,在当下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我们是不是也会有机会出来这样一家银行? 
 
看看硅谷银行是怎么做到的?
 
        1983年,伴随着硅谷科技创新的崛起,几家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新设立了硅谷银行,注册资金500万美元。当时的硅谷银行并没有清晰的定位,经营着传统银行最简单的金融产品:储蓄和贷款,它的客户对象主要是硅谷地区的技术公司、房地产企业及其他中型商业机构。
 
        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天生就有“嫌贫爱富”的特点,为硅谷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的银行同样也不例外。在硅谷银行刚刚成立之初,硅谷已经有350多家银行为在硅谷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他们大多服务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暇顾及。
 
        哪里有空缺,哪里就有服务。这为硅谷VCPE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同时硅谷银行也发现了这片蓝海。1993年,John Dean出任硅谷银行CEO后,决定将硅谷银行经营重心转移到那些无人服务的中小企业身上——而那些企业往往极具创新、发展飞快,但由于缺乏资产抵押等各种原因而被其他银行放弃。这跟当下中国科创企业所需金融服务何其相似。
 
        之后的硅谷银行,主要致力于为高科技、生命科学、风险投资及高端葡萄酒行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围绕这些企业开展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和其他投资服务活动。除了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之外,硅谷银行还同时融资给PE公司用于科技、生命科学/健康领域的公司并购。这样总体上形成了硅谷商业银行、硅谷私人银行和硅谷资本的银行结构。硅谷银行通过商业银行+资本服务模式,与硅谷风起云涌的科技公司及人脉集聚的VCPE机构建立了强纽带关系,使硅谷银行成为为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的“模子”。
 
金融供给侧:我们能开一家这样的银行吗?
 
        作为一家区域型商业银行,硅谷银行规模并不大。截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总资产581亿美元——只相当于我们一个中小城商行的规模。公司总资产主要由贷款及持有债券构成,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272亿美元,占比47%,债券259亿美元,占总资产比45%。公司总负债531亿美元,其中存款486亿美元,占总负债84%。
 
        值得一提是,公司近4000亿人民币资产规模,2017年总员工2438人,人均资产1.64亿元,人均资产比率是国内普通商业银行2-4倍。如果按照这样的效率,我们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国内商业银行至少需要裁掉一半员工,这还不算金融科技的进步对一些岗位的替代。
 
        硅谷银行另一值得被学习的就是它的盈利能力。截至2018年三季度,硅谷银行营业收入17.5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7.08亿美元,同比增长85%,ROE21%(年化),ROA1.7%(年化)。真正体现硅谷银行盈利能力的不是其营收增速及ROA水平,而是其强大的风险管控能力。2017年,硅谷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占销售收入比只有5%左右,而国内商业银行该比例基本在30%左右——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国内商业银行基本要从营收中计提30%作为风险准备,而硅谷银行只需要计提营业收入的5%作为风险准备。有些人会疑问,硅谷银行这样做会不会造成风险准备金计提不足,拨备覆概率低呢?实际上,2017年硅谷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355%,而不良率只有0.31%,这也是被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学习称道的地方。
 
金融供给侧:我们能开一家这样的银行吗?
 
        在科技初创企业贷款面临抵押不足的情况下,硅谷银行采用了知识产权和其他无形资产充当抵押物的做法,并对知识产权抵押增加增信协议(Commitments to Extend Credit),同时获取贷款公司认股权证来解决风险与收益匹配问题。
 
        硅谷银行创设的增信协议,类似于信用互换。当信贷企业没有发生违约时,卖增信协议一方(主要是硅谷银行)连本带息还给企业和个人,当发生违约时,卖增信协议一方获得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公司同时为没有偿付的(Unfunded)增信协议设立专项减值准备,以便违约发生时,增信协议买方无法提供风险补偿。
 
        为进一步解决科创企业贷款风险高、收益低问题,公司在向科创企业贷款时,往往会向科创企业索要一个认股权证。这样硅谷银行在贷款退出时,会有机会因为公司成长而获得超额收益。2017年,硅谷银行持有1868家公司的认股权证,同时从认股权证上获取的收益为5456万美元,同比增长44%。
 
我们能开这样一家支持科技创新的银行吗?
 
        有人说,硅谷银行成为可能,是因为美国1999年签署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结束银行分业经营,让硅谷银行可以混业经营,而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了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但四十三条规定同时也说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016年,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北京、武汉、上海、天津、西安5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选择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10家银行纳入开展投贷联动的试点。
 
        规定并不构成银行开展科技信贷的绝对限制,但我们商业银行开展科技创新贷款却鲜有起色。一方面,过去商业银行粗放式供给,对科技中小型企业贷款并不重视;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缺乏资产抵押,难以满足商业银行风控要求。更关键的,我们中小科创企业、包括个人的商业信用建设并不完善,较低的违约成本给银行带来较高风险,让商业银行“贷而却步”。这些都将是2019年初提出的金融供给侧改革重点。
 
        要顺利的推进这些改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能让银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在科技创新企业缺乏充足抵押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科技创新企业一部分认股权证或知识产权抵押,这样一定程度能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暴露。
 
        其次,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可以考虑引入政府担保基金,配合地方产业园区发展同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让政府平台基金承担部分劣后资金功能,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科技创新企业财务顾问,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最重要的是对创新企业的风险识别,这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寻求PEVC机构辅助。硅谷银行43%的贷款都给了PEVC机构,虽然表面上融资给创投机构只是短期解决LP资金问题,帮助创投机构资金周转,实际上公司通过创投机构识别了创新公司风险,同时获得大量科技创新企业信息,为后续提供金融服务积累了有效的客户资源。
 
        当下,我们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正是需要这样一个金融机构,来增加金融供给服务效率,为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有效资金供给,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同时应对金融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外部竞争。我们也看到,目前也已经有民营银行在开始这方面尝试,例如,2017年7月成立的中关村银行,其定位就是创业者的银行,依托于银行股东的行业资源和经验,开展科技创业公司贷款和金融咨询业务。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服务业加速发展将成为趋势,中国银行业也将在竞争中搏杀出新的模式与业态,2019年初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将为这一趋势拉开序幕!
 


上一篇:中国股市三十年:一场未有终局的大试验
下一篇:新老股东内讧,小米支付纠纷不断


相关文章

2024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每月1-2次,参访100+行业标杆企业

拨打